上英文課一定要學字母嗎?其實字母不是第一步

你是不是也曾經在搜尋:
「幼兒學英文要先學ABC嗎?」
「一定要會拼字母才算有基礎嗎?」
「要不要先買字母卡讓小孩熟悉?」

很多爸媽一開始接觸幼兒英文,最常遇到的建議就是:
先把A到Z背起來。

但事實上,對於0–6歲的孩子來說,
字母不是學英文的第一步。

本篇文章會告訴你:

  • 學字母跟學語感有什麼不同?
  • 為什麼太早學字母反而會弄巧成拙?
  • 幼兒正確的英文學習順序是什麼?
  • 家長可以怎麼陪伴?
  • 怎麼分辨適合自己孩子的英文課?

為什麼大家都覺得「先學字母最安全」?

很多家長會覺得:

「先認字母,之後才會拼音。」
「A到Z至少看起來有進度,比什麼都沒學安心。」

這種想法其實來自大人學語言的經驗

我們在國中、小學時期,英文課是從26個字母開始:
A, B, C…
再來拼音、拼字、默寫。

這不是幼兒語言發展的自然方式

對小孩來說,語言不是先看符號,而是先聽懂。


0–6歲孩子學語言,順序完全不同

🧠 大腦學母語的順序:

  1. 大量聽(聲音輸入)
  2. 聽懂意思(語境理解)
  3. 嘗試表達(自然反應)
  4. 最後才進入符號(字母、拼音)

幼兒階段「先有語感」,再接觸文字,學起來會快很多。


為什麼先學字母反而會弄巧成拙?

很多家長說:

「可是幼兒教材都從ABC開始。」

但如果孩子還沒累積足夠的聽力和語感,
硬記字母,會有三個風險:


❌ 風險1:符號認知太抽象

2–4歲孩子對符號的理解力有限。

他們看得見「A」,但不一定能理解它和聲音的連結。

會出現「看得到、背得出,卻完全不懂意思」。


❌ 風險2:忽略聲音與語境

孩子先接觸文字,會把語言學習視為「抄寫和背誦」。

久了就容易產生排斥感。


❌ 風險3:打亂語感養成

如果先記符號再來練聽力,會讓孩子以為「英文一定要先翻譯、對應、拼字」。

未來想建立自然理解的能力,會變得更辛苦。


先從語感開始,會怎麼不一樣?

很多家長問:

「不先學字母,會不會落後?」

其實,先養語感的孩子反而更快。

舉例:

同樣兩個孩子:

  • A先學字母,再學聽力
  • B先累積聽力,再學字母

半年後,B通常在理解力、反應力上都遠超A。

當B開始接觸字母時,能立刻把符號和聲音連起來,不用死背。


幼兒英文學習正確順序

步驟1:大量聲音輸入

  • 聽英文歌
  • 看簡單繪本
  • 課堂情境互動

步驟2:語感累積

  • 聽懂常用語句
  • 有動作反應
  • 會用眼神、表情表達理解

步驟3:自然輸出

  • 開始說簡單單字
  • 主動用短句表達

步驟4:符號認知

  • 認字母
  • 學拼音

這樣的順序,對幼兒來說最輕鬆、最有效。


FAQ:爸媽最常問

Q:幾歲可以開始學字母?

A:每個孩子不同,一般建議4歲以後,有基礎語感再接觸。


Q:幼兒園老師教字母,家裡要跟著複習嗎?

A: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輕鬆接觸,但不需要硬背。


Q:不先學字母,會不會影響以後拼音?

A:不會。有語感的孩子接觸拼音會更快掌握。


Q:語感怎麼判斷有沒有累積?

A:看孩子是否聽得懂簡單指令、有自然反應。


家長可以怎麼做?

創造語言情境
多用簡單英文句在生活中互動。


不急著要求背誦
先讓孩子聽熟再看文字。


尊重孩子學習步調
有些孩子需要半年以上的語感輸入。


多用動作與表情輔助
語言不是「死字」,是溝通的工具。


玩扮英語怎麼做?

我們採用「沉浸式語感教學」:

  • 全英文互動
  • 不翻譯
  • 不先教字母
  • 每月主題設計
  • 讓孩子先理解再輸出

當語感穩定後,再進入拼音與字母,自然就能連結。


延伸閱讀與預約體驗

👉 語感是什麼?為什麼幼兒不能只學單字
👉 不是越早會講英文越好!語感比開口更重要
👉 背單字、ABC卡有用嗎?錯誤方式反而讓孩子討厭英文
👉 不會講英文的爸媽,也能陪孩子一起玩英文
👉 預約體驗課
👉 官網首頁
👉 課程介紹

字母不是開始,語感才是關鍵

如果你正準備幫孩子選英文課,
請先想一想:

「我希望孩子記得26個符號,
還是先聽得懂這門語言?」

先建立語感,字母自然就能接上。
不要急於求成,
學習最重要的,是先喜歡、先理解。

想了解沉浸式語感課怎麼運作?
歡迎來體驗一次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