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學英文沒有進步?可能是教材太跳、沒有語感的學習

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這種感覺:

「孩子英文上了一陣子,怎麼感覺還是不會用?」
「明明會背單字,卻聽不懂句子內容?」
「一直在學新的東西,卻什麼都沒記住?」

這些問題,不一定是孩子不適合學英文,而是教材設計與學習方式出了問題。

本篇幫你拆解「學了沒進步」背後最常見的原因——語感缺乏與內容跳躍,並告訴你怎麼調整,讓孩子英文真的學得起來。


目錄

  • 為什麼孩子學英文沒有進步?
  • 關鍵問題一:教材太跳,孩子記不住
  • 關鍵問題二:沒有語感,只記表面
  • 該怎麼調整孩子的英文學習方式?
  • 選課時要注意哪些重點?
  • 常見問答 FAQ
  • 延伸閱讀
  • 結語:不要急著讓孩子「會」,先讓他「懂」

為什麼孩子學英文沒有進步?

很多家長發現,孩子上了一堆英文課、背了不少單字、唱了很多英文歌,結果還是不會講、不會聽、不懂意思。

看起來有在學,但實際上孩子的大腦「沒有真正吸收進去」。

原因常常不是孩子不夠聰明,而是教材與課程的設計方式:

  • 太跳躍,內容不連貫
  • 沒有語感培養,缺乏重複與情境
  • 學了不會用,只是堆積知識

關鍵問題一:教材太跳,孩子記不住

很多兒童英文課程為了「看起來內容豐富」,每堂課都教不同主題,今天是水果、下次變交通工具、再下次又是天氣,結果孩子只記得一點點單字,沒有一個完整的語言脈絡可以內化。

太跳的教材會出現什麼問題?

  • 課程主題每週變,缺乏熟悉感
  • 孩子學到的是「片段知識」,無法串成句子
  • 剛學會的句型,下週就忘了,沒時間練熟

🧠 語言是需要「重複使用」才能進入長期記憶的。
教材太跳,就像每次都只搭一次捷運的不同站,從沒建立一條熟悉的通勤路線,自然無法內化。


關鍵問題二:沒有語感,只記表面

孩子能說出 “apple”、”banana”,但卻聽不懂 “Do you want a banana?”
這就是語感沒有建立的結果。

語感是什麼?
不是天生的語言天份,而是熟悉語言的節奏、句型、結構,能在情境中理解意思

沒有語感的學習有什麼表現?

  • 背得出單字,聽不懂句子
  • 聽老師講英文沒有反應
  • 上課可以唸,生活中完全不會用

📌 語感是透過「有意義的重複」與「自然情境」中建立起來的,不是靠單字卡或死背課本。


該怎麼調整孩子的英文學習方式?

讓孩子真正有感進步,關鍵不是學得多,而是學得連貫、聽得懂、用得出來。

建議策略如下:

✅ 一主題多週練習

一個月只一個主題,從句型到用法慢慢展開。例:

  • Week 1:引導生活情境
  • Week 2:增加回應句型
  • Week 3:加入任務遊戲
  • Week 4:小小成果展示

建立語感,不求輸出
讓孩子在反覆聽懂、看懂、做得到的情境中熟悉英文,不要急著要他講出來

課後延伸與家庭連結
孩子在課堂上學到的內容,如果能在家中情境再次出現,語言就會內化更快。


選課時要注意哪些重點?

選英文課時,不只看價格、時間,更要問清楚教學設計是不是有連貫性與語感建立的安排。

評估重點詢問方式
課程是否一月一主題?每週學的主題是獨立還是延續?
是否以情境式學習為主?上課會帶動作互動嗎?有生活語句嗎?
有沒有語感目標而非語言輸出?老師是否強調孩子要講出來,還是先讓孩子理解?

這些看似細節,其實就是孩子英文會不會有進步的關鍵。


常見問答 FAQ

Q:我的孩子學了一年英文,為什麼聽力還是不好?

可能是教材缺乏語感設計,只有單字輸入與指令式教學,沒有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反覆理解。

Q:孩子聽得懂但不開口,是不是沒學到?

不是。這表示孩子已進入語言吸收期,只是還在「理解」階段,還不熟到能輸出。先聽得懂才是正確順序。

Q:多學幾個主題不是更好嗎?

學得太多太快,孩子無法建立連結,只會造成學了就忘。越小的孩子,越需要重複與連續性主題


延伸閱讀


結語:不要急著讓孩子「會」,先讓他「懂」

孩子不是機器,不是背了就會講。
如果學得太跳、缺乏語感設計,就像拼圖亂丟一地,看不到全貌,拼不起來。

幫孩子找一套連貫、重複、生活化的英文學習方式,比「多會幾個單字」重要得多。

📍 玩扮英語 RolePlay Kids
不用背單字、不追求開口,從生活中玩出語感的英文課
👉 預約體驗課:https://lin.ee/MSQ8DaM
👉 課程介紹:https://roleplaykids.tw/course/
👉 回到首頁:https://playactkids.com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