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認為學習就是在書本或是課堂上學知識,並且只專注於知識的獲取。實際上,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也能進行有效的學習,甚至可以學到更多東西。不過,前提是需要有專人引導孩子,並結合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。
在幼兒認知學習領域,Alison Gopnik 是一位備受推崇的專家,她的著作經常被引用,其中2016年的《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: What the New Science of Child Development Tells U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》尤為引人注目。在這本書中,Gopnik 提出了「木匠型」和「園丁型」兩種育兒方式,對現代育兒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木匠型 vs. 園丁型育兒方式
Gopnik 比喻木匠型父母為木匠,他們對孩子的成長有明確的期望和計畫,希望孩子能夠按部就班地達成預期目標。而園丁型父母則像園丁,專注於為孩子提供支持和滋養的環境,讓孩子自然地成長,而不過度干涉。雖然許多父母認為自己像園丁一樣默默支持孩子,但實際上學前教育的實踐往往與這些理念相悖。
研究揭示的真相
要回答哪種育兒方式更有效的問題並不容易,因為變數太多。為了尋找答案,科學家們設計了一些有趣的實驗。例如,2011年,麻省理工學院(MIT)進行了一項研究,結果顯示,當研究人員故意表現出對玩具的驚訝時,孩子們會探索得更深入,發現更多玩具的功能。相比之下,給予清晰指導的對照組孩子則較少探索,對玩具的興趣也迅速減退。
同時,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Gopnik實驗室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。他們發現,當孩子們在實驗中看到不完全的操作示範時,他們能夠更好地發現玩具的簡化操作方式,而過於詳細的指導則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。
從實驗中得到的啟示
這些研究表明,父母有時需要「裝笨」,即不要給予過多指導,而是允許孩子自己探索和發現。這樣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。例如,父母可以故意表現出不知道如何使用某個物品,讓孩子有機會嘗試並教導自己。這種方法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,還能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。
此外,與孩子共同探索和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。孩子的觀察和理解方式與成人不同,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自由探索,並允許他們犯錯。這樣的過程能夠促進孩子的創造力和挑戰精神。
早期教育的潛在風險
最近的研究指出,過早的學科教育對孩子可能有負面影響。德國Alanus大學的研究發現,過早學習並未帶來預期的好處,反而可能對孩子的學習能力產生負面影響。北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顯示,那些在「學術取向」幼兒園中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,其學業成績低於那些通過遊戲學習的孩子。
遊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
遊戲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英國劍橋大學的David Whitebread教授認為,遊戲能夠幫助孩子學習恆心、控制情緒和注意力,這些都是成功的關鍵要素。遊戲還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,通過角色扮演和模仿行為來促進全腦活動。
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神經學家J. Giedd指出,過度的教條和指導會損壞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創造力。他認為,7至8歲以下的孩子應該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,而不是僅僅待在教室裡。閱讀和其他學習活動也需要時間來逐步學習,而不是過早地進行強迫學習。
結論
儘管目前已有許多證據顯示過早的學科教育對孩子並不有利,但許多家長仍然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感到焦慮。事實上,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父母和教育者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,而不是僅僅注重短期的成績和知識積累。
👉 語感是什麼?為什麼幼兒不能只學單字
👉 一週只有一堂英文課,夠嗎?
👉 小孩學英文會跟中文搞混嗎?其實大腦會自動分辨
👉 預約體驗課
👉 玩扮英語官網
👉 課程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