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爸媽會問:「現在才3歲開始學英文,會不會太晚了?」
其實,語言的學習不是比誰開始得早,而是比誰的方式對。
這篇文章會幫你了解:
- 為什麼3歲是語感培養的關鍵時期
- 即使不是最早開始,也完全來得及
- 如何利用這個階段的發展特性,讓孩子自然進入英文情境
我們也會說明許多爸媽在這個階段常遇到的困惑,讓你放心陪孩子從3歲開始邁出英文旅程的第一步。
🔗 文章導覽
為什麼3歲是語感發展的黃金年齡?
3歲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迅速增長,開始能掌握「句子意義」而不只是單字。他們已熟悉中文語境,邏輯思維也正在萌芽,這正是建立第二語言語感的好時機。
- 對聲音很敏感,能分辨語調、重音與節奏
- 不會在意「我講得對不對」,因此開放度高
- 對故事、角色、遊戲等活動有高度參與感
這些語言發展特性,讓3歲的孩子特別適合透過沉浸式教學來建立英文語感。
不是最早開始也來得及
你可能聽過:「語言學習越早越好」。
但實際上,方法錯了,就算0歲開始也沒用。
比起嬰兒時期只是被動聽英文CD,3歲開始參與沉浸式語感課,反而效果更好:
- 能夠理解語句背後的意思
- 能在互動中主動回應
- 能將英文連結到生活經驗中
我們接觸過很多孩子是3歲才開始參加英文課,一樣能在幾個月內產生英文語感,熟悉常見情境的語句,並且主動參與。
3歲開始怎麼學最合適?
這時期的孩子,不適合填鴨式記憶、死背單字、寫ABC練習簿。
反而要透過「情境參與」從理解力出發:
🎭 玩扮遊戲式學習
透過情境模擬(超市、醫生、廚房等角色)讓孩子在互動中聽到真實指令與用語(如:Can I help you? It’s your turn. Put it here.)
📚 故事與圖像
用圖像、表情與動作呈現故事,幫助孩子理解單字和句子背後的含義,而不是翻譯中文意思。
🔁 重複語句+情境指令
像 daily routine 會用到的句子:
- “Line up.”
- “Time to clean up.”
- “Let’s sit together.”
孩子每天重複聽見並動作參與,才能內化成理解。
💃 身體參與與情緒反應
- 結合走動、手作與唱跳活動,幫助孩子從感官與情緒中連結語言
- 課程中強調參與而非表現,讓孩子放鬆自然地進入英文情境
常見問題
Q1:3歲以前完全沒接觸英文,現在開始會不會落後別人?
**不會。**只要方法對、課程有情境、老師有經驗,3歲開始仍可自然建立語感,甚至學得更有效率。
Q2:每天在家需要補充英文嗎?
**不必刻意營造壓力。**可以自然地在生活中加進幾句英文,例如:
- “Let’s go!”
- “It’s bath time.”
- “You did it!”
重點是語氣自然、重複使用,讓孩子熟悉英文聲音。
Q3:孩子不太敢說英文,怎麼辦?
理解比開口更重要。
語感是從「聽得懂」開始,先建立理解力與反應力,自然會出現語言輸出。不需強迫孩子「說英文」。
延伸閱讀
📍想讓3歲的孩子自然建立語感?
我們的沉浸式語感課程不教單字、不翻譯,而是透過有趣的日常情境與互動,幫助孩子熟悉英文環境、聽懂常用語句、自然反應。
👉 點我預約體驗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