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還不會說話,就開始學英文會不會太早?」 「最少也要會 ABC 再開始吧?」
很多媽媽在孩子一歲半左右開始會說話時,就開始煩惱是否要幫孩子開啟英文學習。
但是「會說英文」不是開始。 「聽懂英文」才是開始。
這篇文章會幫你解釋:
學英文、不是得等會寫會說才能開始。 就像一個孩子聽了一年中文,才會說出「媽媽」一樣, 英文也是「聽」在前、「說」在後。
1.5 歲可以學英文嗎?語言吸收的起點不是「會說話」
1 歲半的孩子可能只會說幾個詞,但大腦的語言吸收力其實早就開始運作。
根據語言學研究(Kuhl, 2004),嬰幼兒在 6 個月大時就能辨識出不同語言的語音結構,1 歲半左右進入「詞彙爆發前的理解期」。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說得不多,但對語言的接受與內化速度非常驚人。
與其等孩子能「輸出」,不如讓他們先「輸入」,而這就是語感的建立起點。
為什麼語感比會背單字、會講話更重要?
語感是「懂得使用語言的感覺」
語感(Language Sense)不是背單字、拼字母,也不是朗朗上口的英文句子,而是:
- 對語言結構的熟悉
- 能夠在不同情境中理解意思
- 即使不會講,也能聽出語氣與語境含意
這樣的能力不是靠填鴨式記憶來的,而是靠長期、自然的語言暴露。
早期語感建立=未來語言能力穩定成長
研究指出(Rowe & Weisleder, 2020),語言環境豐富的孩子,即使起初說得少,到了學齡階段語言表達能力往往大幅超前。原因就是:
- 他們更早「內建語感系統」
- 理解比說話先發展,因此更能吸收新詞與語句
用生活帶入英文:1歲半最好的學習場景
對 1.5 歲的孩子來說,最棒的英文學習場景,不是坐在教室抄寫 ABC,而是:
- 換尿布時,聽到「diaper」「peepee」
- 玩積木時,聽到「build」「go up」
- 吃水果時,聽到「apple」「yummy」「want more?」
這些「語言+動作+情境」的組合,會讓孩子自然內化語言,不需要翻譯。
語感課不強迫背誦,只專注「讓孩子理解」
像玩扮英語的語感課,會根據 1.5 歲幼兒的發展階段設計教具與互動情境,搭配大量簡單、反覆、日常的語句,讓孩子在玩中熟悉英文,不需要求「會說」。
爸媽英文不好怎麼辦?語感建立不是靠爸媽教
很多家長擔心自己英文不好、發音不標準會教壞孩子。 但實際上,孩子不會因為你講錯而搞混,反而因為你自然說英文、不翻譯,會更快建立英文語感。
更何況,如果每週有穩定的語感課,爸媽只需要陪玩與陪聽,不需負擔教學。
爸媽可以做的事:創造語言環境
- 播放原音英文繪本或兒歌
- 配合課程語句使用同樣語言(例如用相同的指令詞)
- 鼓勵孩子多參與互動,不需強迫開口
常見迷思與真相:1.5 歲學英文會太早?
Q:還不會說話,怎麼學英文?
A:語言學習本來就「聽先於說」,此時期是語言吸收力最強的時候。
Q:我英文不好,會不會教壞他?
A:不會。只要你願意陪伴、聽懂語句指令就足夠。
Q:是不是該等會寫 ABC 才學英文?
A:不是。學會 ABC 並不代表語言能力,只是字母認知,語感建立才是根本。
結語:從語感出發,1.5 歲就是最好的開始
別等孩子「會講話了才學英文」。 孩子在還不會講話時,其實已經「能理解」的語句比你想像得多。這時開始建立語感,才是真正自然有效的起點。
不需要翻譯、不需要背單字,只要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聽見、看見英文,就能開始語言內化。
延伸閱讀與下一步
👉 語感是什麼?為什麼我們的英文課不教單字,也不翻譯
👉 不是越早會講英文越好!語感比開口更重要
👉 2歲學英文太早嗎?建立語感的最佳時機與常見迷思解答
👉 不會講英文的爸媽,也能陪孩子一起玩英文
👉 預約體驗課
👉 玩扮英語官網
👉 課程介紹